7月1日,位于龙华区民治街道白石龙社区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历经一年多的升级改造后,全新向公众开放。
详细信息: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全新开馆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参观指南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
地址:建于白石龙抢救文化人旧址基础上,位于民治街道白石龙村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上午9:00至下午5:30,周一闭馆。
团体参观需提前预约:超过10人以上的团队如想前往纪念馆参观,需通过电话和邮箱方式,提前1天预约。
主要展示了这次发生在1942年初历时近200天的白石龙文化名人大营救事件。纪念馆先后被命名为“广东省统一战线基地”“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教育基地”“深圳市党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深圳仅有的两个首批革命遗址重点建设示范点之一。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由来
在抗日战争中,有一场最为惊险的“大营救”。1941年初,香港沦陷之后,大批文化民主人士滞留香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东抗日游击队和龙华人民紧密团结,排除万难,护送包括茅盾、邹韬奋、戈宝权、于伶在内的800多名文化民主人士冲破日军封锁线,从香港撤离至革命根据地,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文化精英。被茅盾称之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新貌
场馆建成之初,馆舍面积仅有350平方米,主要包括原天主教堂、不足200平方米的展览厅和三个草寮。考虑到场馆面积较小、藏品资料较少等原因,2018年1月龙华区人民政府正式启动了纪念馆全面改造工程。
经过一年多的改造工程,纪念馆的陈列布展将全面升级,面积提升至826平方米,新增了1个272平方米展厅及1个纪念广场。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最佳参观路线
纪念馆大门→一号馆→二号馆→三号馆→浮雕
详细信息: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最佳参观路线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新馆亮点介绍
1、史料更翔实
展览内容主要采用当事人的回忆录、口述史和档案资料,共采集历史事件及相关营救者和被营救者的图片超过450幅,主要来源于广东省档案馆、深圳市史志办、深圳市博物馆以及兄弟馆的档案资料。此外还采用了2008、2009年CCTV10大型历史纪录片的部分内容作为补充。
2、高科技元素更丰富
展馆加入了立体多媒体电子沙盘、弧形影院、动态图文影像触控系统等“声光电”高科技元素,打破了传统博物馆展陈“严肃、冷漠、沉闷”的印象。
3、场景设计更生动
展陈的布置采用场景化设计,共设有两个场景化展示区,一个是在当时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总部——白石龙天主堂研究部署大营救方案的场景,另一个是在香港铜锣湾避风塘驳船码头小船中邹韬奋、茅盾夫妇等准备“横渡”九龙红磡的场景,精细的设计,仿佛带领大家重回当初的岁月时光,身临其境,见证历史。
交通指南
地址: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白石龙老村
地铁:白石龙地铁站B出口
搜索或扫描文末二维码,关注【深圳之窗】微信公众号,回复关键词【大营救纪念馆】,获取团体预约申请表下载地址
深圳之窗 微信公众号一大波便民功能上线啦!扫面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在微信对话框中回复“ 摇号 ” 即可实时获取申请最新结果;回复“ 电费 ” 即可在线查询用电信息以及缴费!
分享到
